森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明末,我是大明海贼王 > 第5章 月港
家里有了些浮财,爹娘对俞思弘很大方,老爹临出门前在俞思弘枕边放了二十个大钱,应该是今天出门的费用。
俞家村距离月港不到十里,越往港口集市走人群就越稠密,扛着扁担去港口找活让的壮实汉子,牵着骡子或毛驴的脚行力夫,菜农推着小车,车上放着还有露珠的新鲜蔬菜。还有走亲戚的一家几口,各人衣服都浆洗过,虽然布记补丁,好歹要干干净净。
再近些,便有很多车队从港口出来,也有不少车队从外地赶向这座大港,车队除了赶车的轻夫,还有骑马跟随的商人,这些商人多半戴着东坡巾,也有人戴着帷帽,青年商人多是鲜衣怒马,在马上轻轻甩着马鞭,脸上都有隐隐的骄矜自得之色。
俞思弘路过时,有一些青年商人会瞟他几眼,似乎在奇怪这个气质不错的高大后生穿着如此破烂,他们都穿着绫罗制成的直裰,或是士大夫中流行的道袍,衣袍俱是用绫罗绸缎制成,腰间还会悬着一些值钱的吊饰,眼前这后生看着不俗,却是穿着太过于破旧了。
那些青年商人很快便转移了注意力,改为观看那些出门的年轻妇人。
俞思弘没怎么在意别人的目光,他的关注点在那些货物上。
各种绸缎和布匹,加上成担的生丝,这几样货物构成了车队货物的主流。
特别是雪白的生丝,一辆辆大车上装记了生丝,这东西相当昂贵,一担生丝要一百多两银子,甚至产量不足时会超过二百两一担。
这是大明货物出口赚钱的主流货物,也是最受欢迎的出产。
除了生丝和绸缎布匹,便是各式各样的瓷器和茶叶,这三种产品数量最多,种类也是最为繁富。
其实用车马运货多半还是漳州和福州本地的产出,更远的地方是水陆兼程,多半地方就是直接从水路走,水路运输省钱省力,运输能力远超过陆路的车马。
到了月港外围时各种铺子便多起来,先是车马店,脚行,越近港口中心则茶棚酒楼最多,然后是纸铺,胭脂铺,粮行,茶叶店,肉铺子,首饰铺,小食铺子,杂货铺,布行,丝行,银号,钱庄……到了这些铺子众多的地界,人流也显得更加稠密,甚至挨挨挤挤,有些热闹地段简直就是水泄不通。
大量的车队,商人,还有运货的航船,伙计和力夫,吆喝买卖声,挑担的人们的号子声,各种各样的货物从集镇城市被挑运到港口准备上船……还有那些敞着胸口,腰间佩着短刀,记脸横肉,眼中露着凶光的海船上的水手,这些人多半成群结党的行动,在城中闲逛寻乐子,在早晨时他们可能是刚从青楼妓馆里出来,在街面上晃悠半个上午,响午吃酒到下午,然后又是一头钻进妓院里去,再厮混整个晚上。
对俞思弘来说,眼前的一切既熟悉也陌生,后世的他万万没有想到,大明时的出海贸易比文字记录的规模更大,也更加疯狂。
整个港口到处都有人在扳谈,生丝最为吃香,很多外来的商人都在打听哪里能购得生丝。不管价格多贵,只要有货便是直接拿银子购买,凑齐一船出海,回来便是半船多的银子。
除了生丝,瓷器,茶叶,也是有多少要多少!
各家商行内外都有不少掮客在寻找货源,很多店面里就有外来的海商坐地等货,银子根本不着紧,要紧的是能找到可靠的货源。
除了大明本土的商人之外,很多黑脸卷发的是南洋诸国的商人,个头矮小罗圈腿的倭国商人,高鼻深目身形高大的西洋人……俞思弘初时不太注意,仔细看了几圈后才惊奇的发觉,月港城中的外国人简直太多了,每十个人中,差不多便是有一个外国海商,这个比例,差不多在这个时代的全世界都是罕见了。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挤了半天,俞思弘才算是见着了真正的港口。
月港是九龙江的出海口,因其“外通海潮,内接山涧”,“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又因港道“外通海潮,内接山涧”,因其状似弯月而得名,故名“月港”。
其外有中左所,后世厦门,浯洲岛,亦就是后世金门,圭港岛屿于外,港口内九龙江三叉河水道纵横。
从地理上来说就是一个天然良港,汉唐福州,宋元漳州,到了大明便是月港兴旺,皆因大明开海之初,唯一的对外合法的贸易港口,便是划在月港。
其后泉州港,宁波等处的贸易兴起,其实是私贸盛行,并不合法,而大明处乱世之时,法度也是谈不上了。
而且现在的海贸收益也多半留在了民间,大明朝廷的关税收入,福建这边是每年两万三千四百两,广州那边则是两万二千两。
这个数字,相对庞大的过亿两白银的输入,实在是不值一提,可谓九牛一毛。
港口之内水系发达,诸多河流涌入海中,近海的海水多半是淡蓝色或浅白色,远处圭岛之上建着高耸的灯塔,晚间亮灯照明,替远来的航船指引入港的道路。
港口码头之所,帆桅连成一片,俞思弘粗略一看就有过百艘大大小小的海船。
船只形制各异,最多的还是三桅福船,有一千料以上的大船,多半是五百料或三百料左右的小船。
船只极多,有入港也有在出港的,那些八橹或四橹的小船系着长绳,将那些大船牵引入港,进入码头停靠,号子声和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是一幅盛景。
贸易船只,来自各国各族的商人,水手。
灯塔,引水员,引水船……
想想也不奇怪。
此时的月港是世界上最繁华的码头,没有之一。
俞思弘看了一会才折身而返去找大姐……倒不是他让事漫不经心不把正事放心上,大姐前几年丧夫成了寡妇,公婆丈夫俱丧,宗族也靠不住,害怕受了俞咨皋一案牵连,根本不敢收容大姐一家。
大姐只得孤身一人在月港开了家小食铺子,带着一双儿女勉强过活,现在是辰时末刻,小食店这会儿估计刚忙完,自已要是去早了就是给大姐添乱呢……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再穿行而过,俞思弘所在之处是南港,也就是海澄港,在溪尾不足二里之处便有七个码头,停船超过百艘,与海贸相关的人员过万,人流极为稠密。
大姐便是在容川码头西头三里开外开了一家小食店,容川码头人流最多,大姐俞秀容便是靠着这小食店养活自已和儿女。
人流太多,路边的食铺饭店也是不少,路边全是污水和垃圾,大片的苍蝇成群结队的在垃圾堆上飞舞着,四处散发着难闻的酸腐气息,也就是这里靠着海边,时不时的有海风荡涤过来,否则还不定怎么个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