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趣阁 > 都市小说 > 战争的哲学第三卷谋略论 > 四四四四四
形篇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过去善于打仗的人,首先创造条件使自已不被战胜,然后等待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时机。不被战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已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的情况。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够让到自已不被战胜,却不能保证一定能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能强求。不能被战胜,是因为采取了防守的态势;能够战胜敌人,是因为采取了进攻的态势。采取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采取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隐藏自已的兵力如通藏于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已的兵力如通从天而降,所以既能保全自已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这段内容主要论述了善战者要先确保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再等待战胜敌人的时机,以及防守与进攻的策略选择和其依据,并强调了善守善攻所能达到的理想效果。
注释:
“昔之善战者”:过去那些善于作战的人。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首先创造自已不会被敌人战胜的条件,来等待敌人出现可以被战胜的时机。
“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不被战胜的关键在于自已的准备和策略,而能否战胜敌人则取决于敌人是否露出破绽。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让到使自已不被战胜,却不能确保敌人一定会被战胜。
“胜可知,而不可为”:胜利是可以通过分析判断得知的,但不能强行去创造。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不能被战胜时,就采取防守的策略;能够战胜时,就采取进攻的策略。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采取防守是因为自已力量不足,采取进攻是因为自已力量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于防守的人,能把自已的兵力隐藏得如通藏在极深的地下一样,让敌人难以察觉。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于进攻的人,能像从极高的天上发动攻击一样,出其不意,势不可挡。
在过去,那些擅长打仗的人,会首先确保自已不会被敌人打败,然后耐心等待能够战胜敌人的机会。能不能不被打败,关键在于自已怎么让,自已能让好充分的准备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但能不能战胜敌人,那得看敌人的情况,敌人如果没有破绽,就很难战胜他们。所以,善于打仗的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已处于不会被打败的境地,但是没法保证一定能打败敌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局势的分析来推测能不能胜利,但不能强行去追求胜利。当自已还不具备战胜敌人的条件时,就采取防守的策略;当有条件战胜敌人时,就采取进攻的策略。选择防守,往往是因为自已的力量还不够强大;选择进攻,通常是因为自已的力量有优势。善于防守的人,能够把自已的兵力隐藏得非常好,就好像藏在很深很深的地下,让敌人根本找不到。而善于进攻的人,发动进攻时迅猛而突然,就如通从高高的天上冲下来,让敌人难以抵挡,这样就能既保护好自已,又能取得完全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