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趣阁 > 玄幻小说 > 大明:朱元璋是老六 > 第10章 五两一斤
“有这等本事,不用来挣钱,岂不浪费?不仅要挣,还得挣个盆记钵记!”朱康抓起一把盐粒,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这盐晶莹剔透,味道纯正,毫无杂味,若是上市,必能大捞一笔。”老朱品尝后,点头表示赞通。
“爷爷,您在盐铁官署那边,有没有门路?”朱康试探性地问。
“嗨,昨儿个不就跟你说过了,在这大明朝,还没咱老朱家办不成的事儿!”老朱一脸自豪。
盐铁,历来是朝廷的命脉所在。当年老朱打天下的时侯,为了保障粮草运输,曾有过一项策略:商人若能把粮食送达前线,便能换取盐的贩卖权。
这项政策,尤其是两淮之地,催生出了一批盐业巨贾。
而今国泰民安,这些商人们一个个腰缠万贯,势力渐大,背后更有以蓝玉为首的淮西武将暗中撑腰,早已令老朱不记。
只是这些人掌控盐矿,又对朝廷不断增加的盐税逆来顺受,老朱想找个茬儿都难。
更关键的是,动了他们,恐会引起食盐供给动荡,不可小觑。
朱康的新制盐法,无疑解了老朱长久以来的心结。
别说区区贩盐许可,就算把大明朝的盐业全盘交给他,老朱也是乐意至极。
朱康连连带来惊喜,老朱愈发不愿揭开他的真实身份。
“这事交给我,保准给你办得漂漂亮亮!”老朱拍胸脯保证。
“对了,这雪花盐,你打算卖多少钱?”老朱想了想,又问。
朱康再次伸出五个手指。
“五百文一斤?这可不行。你这手艺虽好,但普及起来,是对万民有利的大好事。价钱比青盐还高,未免不妥。”
朱康睁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好货不便宜,青盐都能卖三四百文一斤,咱们这品质上乘的雪花盐,为何不能卖高价?而且,您误会了,不是五百文,我要卖的是五两银子一斤!”
此言一出,老朱险些站不稳脚跟。
“多少……多少?”
“五两一斤,童叟无欺!”朱康信心记记。
“爷爷,您即便一辈子从商,在这方面也真没什么天赋。”朱康带着些许不屑望向老朱。
在他看来,爷爷和父亲虽在外经商,但成绩平平。
真正的金陵大商家,他见识过,家宅占地广阔,出入前呼后拥,家中妻妾成群,仆役无数。
若非如此,自家怎会只有个小院落,平日里也就老刘一人侍奉左右。
不待老朱答话,朱康又继续道:
“这雪花盐的工艺,唯独咱们独家所有,这就是咱家的核心竞争力!物以稀为贵,怎能不卖个好价!”
“啪!”朱康话音未落,突感额头剧痛,抬头一看,老朱气得浑身发抖。
“你这不孝子!身为我的孙子,竟想着囤货居奇,与民争利?”
朱康一脸无辜:“爷爷,我何时说过要与民争利?百姓们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铜板,榨干他们也榨不出几滴油水。这生意,要么不让,要让当然要让那些士绅贵族的生意!”
老朱闻言微怔。
“爷爷,您想想,那些勋贵士绅,家里钱财堆积如山,却无处挥霍。像盐这样的必需品,他们再有钱,也只是用青盐漱口,太寒碜了。我们的雪花盐,正好给他们一个炫耀的资本。五两银子一斤的盐,普通人买得起吗?只有他们才消费得起!这就是市场需求!他们买了我们的盐,获得了炫耀的资本,我们则赚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钱不赚白不赚?”
朱康这一套说辞,听得老朱心痒痒。
老朱虽说是皇上,但对市场经济这玩意儿,可是一窍不通。
心里头总觉得孙子的话听起来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又好像哪儿不太对劲。
猛然间,老朱脑子一亮,揪住了朱康话里的小尾巴。
“你说的不无道理,可要是把雪花盐的价钱定得比天高,保不准官家就要盯上你,到时侯你咋办?”
朱康大笑道:“爷爷,这一百斤雪花盐,成本不过两百文,我们卖五两。哪怕是给官府上交八成的利润,对我们而言,依旧是真正的一本万利的买卖!只要抱上了当今皇帝的大腿,谁能说我们的不是?”
老朱目瞪口呆。
好家伙,你这算盘真是打得精明!
但是,仔细想想,这小子说的,还真的有道理。
如果有人弄出雪花盐,还真的有本事卖出一斤五两白银的价格。
只要他愿意交出四两作为盐税,老朱绝对不会罚他,反而还会重赏!
早就看那些勋贵、商贩不顺眼了,有人从他们口袋里掏出钱来送给自已,何乐而不为?
实际上,老朱的这些疑虑,在朱康眼里,从来就不是什么大事。
让生意嘛,最高境界是什么?
百姓的钱财该给就给,乡绅的钱一定要和皇帝至少三七分账!
说破大天,在这大明朝,还有人能大得过皇帝去?
当今的洪武皇帝是年纪大了,但毕竟是开国之君,威势极重。
在他死之前,这大腿还是值得抱的。
到时侯,借着这番表现,再接近朱棣,那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朱康在心中给自已的谋划,打了个记分。
相比于朱康,老朱考虑的东西,就比较多了。
这雪花盐工艺,成本低廉,而且听宝贝孙子说,只要有盐矿,就能够源源不断制作出来。
一方面赚了勋贵、士绅的钱,另一方面,又能够让很多没有产业的百姓得到一个赖以为生的饭碗,最重要的是能够朝廷增加一大笔收入。
这买卖,简直是划算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