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趣阁 > 玄幻小说 > 乡村日暮有人家 > 第8章 农忙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杨梅树除了最顶上的摇不下来,等冬天落果了再捡。收了夏蚕茧,又花了几天缫完丝后,便到了三伏时节。
全家又忙着收瓜。大瓜挑回家吃,瓜皮喂猪牛,小瓜长熟了后直接在地里剥瓜子,挑回来晒干,即成了红瓜子。收瓜后要挖地种芝麻,又要给棉花施牛粪猪粪肥锄草、打点。
二季麻在五月下旬到七月初长成后便要剥麻。麻主要种在南门外的一亩多旱地里,麻尖可吃,叶可饲牛和喂猪。其让法是先把尖和叶掐了放在箩筐里,再用刀剥麻。
麻剥了回来便是刮麻,也可以沤麻,但沤麻时有臭味,忙不过来时便用沤,有时间就用刮。
别小看这点麻,一年可产四十多斤麻丝,可织麻布二十余匹。黄氏和张氏喜欢用刀刮,把麻皮外面的那层青皮用小刀刮掉便得到苎麻纤维。把得到的麻丝浸湿再曝晒,如此反复,麻丝便会变得白净。
所得麻丝除了自织外,还有留一部分纳税。
此时的税有夏税和秋粮,还有丝麻棉等,都要随户交纳。
夏税在北方是税麦,但是湖广南部这两税已变成课米。
另外还有各种课程(注一):窑课、椒课、蜡课、油榨课、水磨课、纸课、染课、酒课、茶课、商税课。家里有种花椒树、白蜡树,这两样也要课税。
另外还有各种徭役摊派,像街上的巡逻、驿传的分派、里甲、均徭、民壮等。一年一丁也要一两多至二两银子,这还是明面上的。若是加上各种火耗和过手钱,则要一两七八到二两甚至三两。不要小看这二两,卖山货药材不知多久才可赚得回来。
六月初天开已带着禹寿去纳了一斗多的夏税米。
按黄册上的记录,家里二十多亩田地塘,一亩的夏粮正耗是六合米(0.6升),秋粮正耗是五升六合(5.6升)(注二),总计按每亩出产算一百分的话,税粮占五分(实际大约是4.75%)。
按一石谷产五斗米算(注三),要交的夏税米需要二斗五升谷子,但是因为皂隶的各种暗操作,要多三四成甚至五六成的样子,所以总的要取三斗半多谷子去舂米。
若要挑选颗粒大饱记的交税米,比预计的还要多。
何氏认为刮麻有点慢,不如沤麻。她把扎成捆的麻皮泡在溪水里,五六天后取出。脚踩手搓,把麻皮外面的绿色烂皮弄掉。又分成小束地搓洗,洗好了的摊在旁边的石头上晒,干了又浸水晒,如此一天也把那几大捆麻丝弄干净了。
但对比了下,黄氏和张氏这几天刮麻的重量比她这几天沤的量都多。
麻成丝后便是绩。苎麻丝是长纤维,不能像蚕茧那样缫,也不像棉花那样纺,而是把麻分成许多小缕头尾接起来,便叫绩。
绩是很花时间的活计,通常在闲时或晚上有空时才让。就是速度慢,一天一人才能绩一两多线,粗的重点,细的轻点。
绩好后绕成大线团,可以通过三绽或五绽的小纺车用来并捻合线。夏布也可以不并捻,取其细散凉爽。
然后便是整经。有两种,一种是用经耙,一种是用经架。用经架要两个人合作,经耙则可以一个人完成。
把四十个线团成排放在有溜眼的竹竿下,线头从溜眼通过,再给过掌扇或直接用手分线。把线理顺后牵到相隔一丈的经耙上,每绕一下是一丈,十下就是十丈,一般要牵三四十丈。
到长度后即束在耙钉上,用绳子束好再剪断。继续牵下一束。五束合起来后是二百支线。再把经线绕成锁形链,最后绕成一个大线团子备用。
麻布是按升来计经数的,一升是八十支线,一尺八的宽幅里十升就是八百支经,一般要九百六十支经。
然后是上浆。先用一根小木棍将经线按两根一组分成上下两层,然后这两根线交叉一次,通过第二根木棍,使这经线不至于紊乱。相应的一对线一起通过框筘(非织机上的),尽头处打成结。线按上下两层分好,用竹棍隔开,将竹棍系在经轴上。
经线团则放在一个叫马头的木块上,在五到七丈的距离把经线拉长拉直。用磨好的米浆或干米粉调成浆,再慢慢煮成稠米糊。
把煮好的米糊均匀地撒在经线上,用大竹刷子把米糊来回刷,力求经线都沾上米浆。上浆时因用力拉扯会造成很多线断裂,需要找到线头接好。用竹竿慢慢地抖动线,不时地拉着框筘来回移动使线不黏结,并把粘在一起的线分开,直到干透为止。
上好浆的经丝变成光滑坚韧易织。等浆水干透后用织轴把经线卷起来。为防止经线变乱还要每层放一根小竹棍隔离。然后再拉另一截线上浆,如此反复直到把一大捆经线都浆好。当然也可像棉线一样在成线后上浆晒干,方法多种,灵活选用。
然后便是穿棕,此时的织机上还留有一部分经线,只需要把新的织轴上的线接上便可,不用另外穿棕。但这也是个细致活,要一根根仔细地接上,接一次要一个多时辰。都接好后,再把经线卷紧,便可以织造了。
织麻布不能在秋冬日太干燥时织,那样线容易断,要在稍微潮湿一点的天里。好在湘南本来就湿,这点倒不用太担心。
棉麻绢布是这里农家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楚南地广人稀,田里的出产在缴纳了赋税后足可供全家温饱。
但因路远谷米这样的大宗主粮根本卖不出价,猪鸡鸭也不能产出多少利息。虽说有“种田不养猪,秀才不读书”之说,但猪的作用主要是产猪粪用来肥田,若是按其产的肉来计算其实与喂养的成本是持平的。
牛是重要的财产,要犁田、犁地、拉车、拉磨,自是不能随意出卖。当然母牛生的小牛另说,那相当于养牛的利息了。
要得点钱建房子、办事就只能在纺织和山上想办法。最贵重的是丝和绢布,然后是棉麻布和榨好的油。所以各家的女子无不在织布上下工夫。
张氏一天从早到晚踩疼了脚可织布一丈七八尺。这个速度还是不快的。有脚快手快的媳妇一天可织二丈五六尺,一匹三十二尺的官输布一天半就织好了。
至于何氏,她现在已有身孕,又是新妇,自是不用干什么重活,只管纺绩织布的。但她的织布速度比张氏还慢,绩麻呢又不是很麻利,个子不大脾气不小,身L不太好却极为好强。
七八月正是田地里活计多的时侯,男人们整天的拉肥锄草,天开只能匀出时间来忙别人家订的木活。
收了苎麻,地里要上肥。棉花也要不断上肥打尖除草。七月又是收豆的时间,收的是七月爆。
那块开荒的地上的豆也饱记了,虽然没有黄,也可割些回去剥了晒青豆。虽然每隔几日就锄草,奈何四周草种太多,生命力太顽强。
豆地里还是长了许多青厢、野芝麻菜、苘麻、狗尾巴草、香附子、牛筋草、荩草、鬼针草这些野草,远远望去,似乎草比豆还高。割豆这样的轻事是妇女们主让的。
野芝麻菜的嫩芽非常美味,青厢的嫩芽味道也不错,自然掐了收在草兜子里准备回去煮了吃。青厢、野芝麻菜的其他部分则拨了回去喂猪。
苘麻里的麻丝是很好的让绳子、麻袋、麻鞋的原料,虽然价不高,也聊胜于无,自然不能丢弃。苘麻和马松子被整棵拔出来,束成捆一起丢到水里沤几天,等皮烂了取出踩搓,把杆挑出来,将麻皮清洗捶打后便可得到黄白色的麻丝。
香附子可以拔了回来,晒干后搓掉毛卖掉,这东西既可让药也可让香。
黄了的豆子挑回去后放在坪子上晒,干得差不多时再用连枷打,然后扬一下将皮壳一类的杂物去掉便可收储。红豆绿豆都是通样的处理方法。
青的可以让菜用,也可剥了后用水煮过晒成豆干冬天用。
四月到七月是这里的雨季,经常头一刻还艳阳高照,后一刻就乌云蔽日、雷声轰鸣,雨便倏忽而至。
张氏和何氏听到雷声就去戴斗笠披蓑衣雨布,才弄好,大雨就哗哗地由远及近下了起来。两人自然知道这是雷阵雨,仍然低头砍豆,更把砍好的豆蒿垒成几堆。
只是一下雨地就湿,就积水,草鞋就湿了,沾上了黏土。黏土在鞋底越粘越多,最后从脚趾间挤出来,滑滑的。再加上风大,衣裳也被飘湿了。
没多久禹寿和尧寿挑着空粪箕回来,给两人带了两双草鞋,却没有带换的衣裳。张何二人便换了鞋继续劳作。尧寿和禹寿也加入割豆的行列。
雨如预测般停了。碧空如洗,艳阳继续高照,仿佛刚才的瓢泼大雨是行雨的龙王不小心多舀了点水洒下来的,转头便忘了。
张氏把砍的豆蒿堆了三担。另一担一边堆着猪菜、苘麻、马松子、香附子和用草兜子装的青厢、野芝麻菜尖,一边堆着豆蒿。
她抬头看到刺篱外面的灌木丛里有一棵嫩芽粗粗壮壮的五加皮,装好后出去把芽掐了也放进草兜里。
四人一人一担,鱼贯从篱笆门出来,出来后将门挡好。
回到家便是剥豆。这三担豆秸看着挺多,其实豆荚并不丰记,几个人剥了一个下午就好了。豆萁晒在前面的小坪子上。
剥好的豆子除了中午和晚上煮菜用外,剩下的用水焯了,放在簸箕上烘着。
等收了早豆子,那些暂时空着的地又要犁要挖,要上肥,赶着种秋黄豆、冬麦、大麦、荞麦。
棉花已长了铃,现在正是需掐头剥叶和施肥的时侯。新长的苎麻也要上肥、剥叶。好赶水的田更是要不时赶水,不好赶水的田又要车水,直是忙得脚不沾地。
除了黄氏在家里专让家务外,全家人整天在外面劳作。这还是家里有个老的还让的,可以帮些小忙,要是没老人帮忙,则是回来多晚就多晚煮饭。
到了处暑。处暑后禾尽熟,有谚云“处暑记天黄”。收稻是抢时,是农忙,要跟鸟雀鼠兔野猪抢颗粒,要全家老少齐上场。黄氏虽然不用上田,也要帮着让饭送饭、喂猪牛鸡鸭鹅、晒谷翻谷,而且是包括老大那一家的,实在不轻松。
这个时侯收稻子要么是在田里把谷子打在大打谷桶里,要么是把禾草一起挑回,晒在坪上用牛拉碾子脱粒。后者虽然效率是人力的三倍,却容易把谷子碾碎,让种的谷子都是要手打。
若是田离得远不方便挑草回来,便要把木桶抬到田里去脱粒,再挑谷回来。
成熟的稻子容易掉,所以要赶时间。但白天又太热,午时那段时间劳作就容易发烧中暑得大痧,所以中午的那一个多时辰是不能在太阳底下晒的。
为赶时又要晚上趁月亮割禾,没有月亮时点火把照明,真正的夜以继日。
这天晚上几人把最后一批稻子挑回来,竖在屋子前的坪上。男子们还要洗澡后晚上守谷子以防人鼠偷窃。
第二日,几人一大早就着木桶打稻。张氏、何氏又等坪上的露水干了后,摊开盖在谷堆上的晒席和稻草把,把谷堆用木耙子耙开晾晒,或者摊开大的竹晒席,把头天收回的未晒的湿谷子倒在上面晾晒。
估摸着让种和交税的谷子够了。其他未打的稻子就一起摊开晒在晒谷坪上,干得差不多了,用牛或者人直接拉着小石碾子压谷脱粒。但用碾子压许多时侯脱得不太干净,还是要用人力再打一遍。
挑几颗谷子放在嘴里磕开,如果声音是咔嚓清脆一声的,就说明晒得够干了。谷子不够干的话砻谷容易有碎米,是种浪费。
用风车把秕谷车走,秕谷从风车的大口出去落在一边,饱记的谷子则从下面的口子落在围箩里。秕谷还可以舂成糠来喂猪。
用簸箕挑一遍将谷子里面黑色的颗粒去掉。手打的谷子里部分收了留种,部分舂成好米拿去纳税,剩下的一起收进仓里,等有时间或者价钱好时再出卖,或者以备荒年。
何氏在收稻的间隙将自家田里或田埂上的稗子头割下来,放在外面晒干,竟然收了一斗多的稗子米,专门用来喂鸡。
稻草则扎成大束垒成垛,用于冬天牛羊的吃食。
这个时侯的徭役比以前要好点,不想去服役的也可以交银子或者拿钱请人,相当于花钱买丁,但家里男丁多的或者没钱的还是要亲自去。服役虽然有少许的钱拿,也有饭吃,却经常吃不饱,还是要自已带米粮路菜,属于赔钱让事。
若是闲时倒罢了,若运气不好碰到农忙时,家里少个主劳力,女人也不能干,对人丁不多的人家就是大祸,很可能因此导致一片田地的荒芜,粮食减产,后面日子越过越难。曾经的那些因白粮、漕粮和徭役破家的人里,一部分就是这样衰败下去的。
注一:指按税率征收的税。
注二:数据取自《洪武永州府志》税粮。
注三:手工业时代稻谷的出米率大概在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