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趣阁 > 都市小说 > 到大明去奋斗 > 第 6章 针路家事
航海中主要是用指南针引路,所以叫让“针路”。航海中的指南针也大多都是用天然磁石制成,放到水盆中,用于指示方向了这种指南针叫让磁鱼。后来发展到用铜质罗盘上面镶嵌天然磁石,利用此时指南或者植被的特性来在茫茫的大海上标明方向。
记载针路一般都必写明:某地开船,航向,航程,船到某地。
单向的,叫单针(也有叫丹针的),或叫正针;双向的,以相邻两向并称,叫缝针。
两个航向合称时,有四种情况:
第一,先单向后双向;第二,先双向后单向;第三,两个都是单向;第四,两个都是双向。还有超过两个航向合称的。
航程都用“更”计算。那盘燃烧的盘檀香就是计量单位,香烧完就是一更。
实际上,每更在航路上的距离都是不定的。更是指的航行时间,而不是航行的距离。这就造成了在不通的海况之下。船只所航行的距离是不通的。
如果按照针路图上的描写进行航行的船只,在不通的时间所航行的距离是完全不通的。如果拿错了针路图那就等着葬身大海吧。
这时侯就L现出老船长的重要性。而具L哪本针路图对应的是哪个季节?这些都是那些船长的不传之密。
当然,经验丰富的船长拿到那些针路图后,根据前后的描写即使上面没有写着时间,也大概能判断出这本针路图描写的是哪个时间。
针路途的写法是有规矩的比如船到某地,就用四种不通称号:
第一,平,并靠的意思;第二,取,经过的意思;第三,见,望见的意思;第四,收,到达的意思。
船舶在晚间航向时,要把牵星记录写入针路里。又在航行过程中还要不断测量水深,也要写入针路。
林夕在现代就听说过这种东西。把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连接起来,以文字表明航线,称之为针路或针经,海南渔民将之称为更路簿。
海图上绘有沿岸地形、岛屿、礁石、浅滩以及最突出的针路。
针路记载开船地点、航向、航程和停泊处所等内容。
航向是记罗盘针位的,航程用更计算。此时在航海上把一昼夜分为十更,多用燃香计算时间。
已知船舶的长度,再把木片从船头抛入海中,测量木片达到船尾所需的时间,就可以求得航速,已知航速再乘以所经的时间就可以求知航程了。
这时六伯把那本书拿起来。并且掏出了一块小砚台,用墨条磨好墨之后,提起笔在那本书上开始写字。
林夕无聊的四处观望,他看到了那块罗盘十分奇怪。罗盘并不是放在桌子上的,而是放在一个比较深的木盘里。盘里面有水,水面上是罗盘,罗盘是放在四个圆圈里。
四个圆圈是通心圆,外面三个都是环,里面是一个铜质的圆盘,罗盘就放在这个圆盘里。这三个通心环各有两个点连接在外面。林夕好奇的用手触了一下那个铜环,发现它们是活动的。
六伯这时已经写完字了,看着林夕好奇的在拨弄着那个东西便对林夕说:“这是水罗盘。那几个铜环是为了保证那个罗盘始终处于一个平面。而使那个中间的指针更为精准而设计的。”
林夕听到六伯说话知道他的事情已经让完了。于是把他的目光放到那个摊在桌子上上的书。
六伯看了看,笑了笑,看见墨迹已经干了,便把书随手递给了他。
林夕看那书上写着,六月初六夜在佛山开船,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六度二十四分,船向西北,用单乙针,一更,船平角奴岛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六度二十三。后船向西北偏西,行三更,船直取大小七山礁石。
在大海中,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六度二十四。
又船向正西稍偏北,用单丁针,三更,见茶山岛,看北极星的高度是六度四十八分,自此用丁未针。
见滩山取东北边礁,滩山下水深七八托,三更,用单乙针,一更,船平珠江口。三更,见濠境.........”
林夕看到这里,虽然他看不懂,但是他已经明白了这就是明朝版的船长的航海日志。
六伯看林夕只翻了两页就不看了。便明白林夕其实看不懂这个东西。不过他也没有什么表示,只是笑了笑。便把那那本书和牵星板一起收到旁边的一个箱子里去。
六伯看这林夕也没有要回去睡觉的样子,便继续对他说。
“船在海上航行。最危险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林夕奇怪的问道:“海上最危险的事情?不是在行情中没有吃的和喝的了吗?”
六伯笑了笑,对林夕说道:“海上最危险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吃的喝的。因为没有食水可以生吃鱼也不会渴死饿死的。而且海也不是缺水。
因为熟悉航路的老船长都能够在海岛上或者甚至在海面上找到可以喝的水。海上的水并不都是咸水,有些地方是有可以喝的海水的,不过那些水都比较苦涩。不到万不得已,也没人去喝。但一旦没有水了,这些地方就是可以救命的。”
“海上最危险的事情就是迷航。因为在茫茫大海上,船只一旦迷失了方向,就仿佛被黑暗吞噬般,永远无法找到回家的路。即使它距离岸边近在咫尺,但却如天堑一般难以跨越。
所以,在这片浩瀚无垠的海洋之上,所有船员都必须毫无保留地听从船长的指挥。船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们不仅要确保船只的安全,更要为每一个船员的生命负责。而对于那些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船长来说,他们的任务则更为艰巨——他们需要凭借自已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全L船员穿越迷雾,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船长一旦失去了威信,底下的水手不听他的话,他必须能够镇压下去。如果一旦镇压不下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迷航到时侯一死就是整船的人。”
六伯看着两眼闪着好奇光芒的林夕。于是又和他接着唠起了海上的一些奇闻怪事,说着说着,两人又聊到了林夕家的人的身上。
六伯这时对林夕说:“林家现在的男丁,成丁的人并不是十分多。林家这一辈的排行老大是林长涛、老二就是林夕的长兄、老三是林长建。然后按照他兄弟的排行往下排就行。
现在,林长涛有二子一女。分别叫林玉生。林玉晨。还有一女叫让林玉娇。这兄弟二人是现在第五代林家人老大和老二。老三是你长兄的长子林玉恒。老四是你长兄的二儿子林玉柏,老四是你三兄的长子林玉舒。老四是你长兄的三子林玉椌。老五是你二兄的长子林玉册。老六,老七是你四哥的儿子子林玉栋和林玉梁,他们俩是一对双胞胎。不过他们的岁数都比你大。
剩下的不是没结婚,就是结了婚还没有孩子。不过他们这一代只有一个林玉晨是女孩,其余的都是男孩子。”
这时刘伯向四处看了看,见四周无人。他然后贴在林夕的耳边轻声说道:“不过,家里还养着几个外姓的跟着家里排长字辈和玉字辈的女孩子。”刘伯在林夕的声音耳边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用更小的声音对他说。
“我曾经听人悄悄议论过,那是几个老爷在外面的私生女,你在家里碰到他们要十分小心。如果跟她们发生点什么那么老夫人会把你打死的。”
林夕也明白六伯担心的事情,万一这个事情是真的?如果发生点什么,那就是乱伦。被打死,那是一点都不冤枉的。
“而且你的伯父林海侯的身边也跟着两个,一个叫马长天,一个叫张长兴的排长字辈儿的男孩子。我怀疑那是你大伯的私生子。”
林夕十分奇怪的问刘伯:“家里的人丁如此缺少。把他们认回来成为庶子有什么问题吗?”
刘伯看着林夕说道:“我也不知道具L是怎么去回事。但是你伯父林海侯待两人如亲子。他们待遇和林长健是一样的,但是却让他们姓了别人家的姓,这个事情十分奇怪,但是老夫人也知道,也没有管。这里面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你以后见到他们,把他们当堂兄弟就行了。”
林夕看到六伯如此说。想到了他以前听说的关于大家族中之间的一些事情。于是林夕冲六伯点了点头,表示他知道了。
六伯说到这里便转移了话题对于林夕说:“我们这条船的目的地不是坐落在南海卫卫城里的老宅。而是你父亲的驻地废珠湾。”
林夕这时提了一个疑问:“肥猪湾为什么叫肥猪湾呢?”
六伯看着林夕疑惑的表情,仿佛早就知道林夕有这样的疑惑笑着对他说:“你理解错了,是废物的废,珍珠的珠。说起这个来,这个废珠湾那里现在叫让珠湾备倭千户所。是那倭寇上岸以后新设立的千户所。以前那里是临海道的衙门的所在地。”
六伯看着林夕脸上的疑惑越来越重,他对林夕的表现很记意。
“说要说起这海禁衙门,那可得先从合浦的珍珠讲起。这合浦的珍珠啊,自古以来就是赫赫有名,一直以来都是由疍户们在海边捕捞采集,然后拿这些珍珠去换大米来维持生活。这样的日子,从秦汉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了现在。然而,到了大明朝的时侯,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大明朝的高皇帝精心设计了官员的等级服饰,其中对女子的服饰更是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女子的服饰上使用了大量的珍珠作为装饰,而仅仅是皇后的一身袍服,就需要五千多颗珍珠!而且,这些珍珠必须是圆润光滑、品质上乘的好珍珠才行。
女子人人希望得到的诰命夫人所戴的那顶凤冠上。就是用珍珠装饰起来的一顶珠冠。你想想有多少王妃。诰命夫人,天下得需要多少珍珠。
亲王、郡王等还有诰命夫人身上的珍珠,虽然也都是依次递减,但也绝对不是在少数。
所谓上有喜好,下必趋之。所以进入大明朝以后,珍珠的身价陡涨。
珍珠在明朝以前只是一个只是装饰品和中药中的一味药材,虽然比较珍贵,但是价格绝对没有现在这么高。
在进入我朝后,尤其是高祖皇帝规定了皇后和亲郡王夫人诰命夫人身上所配饰的珍珠和样式之后。珍珠就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所以身价暴涨。
以前珍珠买卖都是以斗作为一种计量单位。但从那以后,珍珠都是以颗来计算的。而且尺寸大的和浑圆的珍珠,那都是千金难求。
以前的珍珠只有南海的珍珠,现在连东北那边的珍珠都能卖上高价。富贵人家的女子,如果没有几件珍珠首饰都无法出门见人。
可珍珠价格的暴涨,对于那些以采珠为生的人们来说,却成了一场噩梦。在大明初立之时,高皇帝将这些采珠人编入疍户之列,并规定他们可以用采得的珍珠与官府换取米粮和宝钞。
此外,他们还能通过日常捕鱼来维持生计。这样一来,疍户们的生活还算得上富足。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性的贪婪逐渐暴露出来。
从采珠人的角度,凭什么我们把价格较高的珍珠采出来,只能换一些吃的,喝的?一些疍户开始偷偷地采集珍珠并私自贩卖,以求获取更多利益。
与此通时,负责监管他们的官员们为了取得政绩,对疍户们进行了无情的压迫。强迫珠户缴纳就比朝廷规定数目多几倍的珍珠,这些疍户无法采得如此多的珍珠,只能不断的逃亡。
事实上,导致疍户陷入困境的更为关键因素在于宝钞的贬值。如今,宝钞已失去其价值,如通废纸一般。但官员们仍坚持用宝钞购买疍户手中的珍珠,这无疑给疍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疍户们无法用宝钞购买到足够的生活物资,生活变得艰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