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雨晨,只是一个普通的社畜。有着中等偏下的颜值;中等偏低的身高;中等偏下的业绩;中等偏下的工资;中等偏下的社交能力。我没有朋友,也没有妻子儿女,父母也在我很小的时侯离异了,如果哪一天突然消失了,我想也没人记得我。想是从八岁时我就习惯了孤独,习惯了一个人去解决所有的事,不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我并不喜欢与人交往,我觉得那很麻烦,况且连夫妻都可以抛下彼此、抛下孩子,朋友又怎么不会呢?与其最后被背叛,还不如从一开始就不付出真情。
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25年,可自从那天起,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一觉醒来,看见陌生的天花板,躺在陌生的床上,床旁的女人一直在哭,我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她要哭的那么伤心?
“你为什么要哭的那么伤心?”
我不禁问出口,那人猛地抬起头来,发现我醒来之后面露兴奋的冲出去边跑边喊:
“大爷醒来了,大爷醒来了!”
我一时搞不清楚状况,后来我向来屋里的人坦白自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他们像天塌下来一样。我有些不知所措,从来没有人这么在乎过我。虽然知道他们关心我的原因可能并没有那么好听,可我还是有些………
我最终从屋里的人那里了解了情况:
“我是当今大秦车骑将军杨国忠的长子,自幼聪颖,被赋予众望。可如今杨家遭了大变故。
大秦在最近对赵江西之地的战役中惨败,卫将军霍沂所率大军因其个人贪功冒进,导致军队陷入王璞的埋伏圈,被赵军击败。至此,虽一时遭创,但其所率的可是大秦精兵五万,如若指挥得当,仍不至于之后的惨败……………
卫将军霍沂让出了让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决定————率大军后撤。
这导致一路高歌猛进,深入江西腹地的杨国忠所率三万精兵陷入孤立无援之境,被赵军包围。
此时,杨国忠面对七万赵军的围攻,深知自已作为主将已无法突围,可其三子:长子杨雨晨,次子杨定国,三子杨安邦,三人都是二十几岁的小将,是大秦的未来。他不能让他的三个儿子和他一起折在这里!
于是在被围十日后,杨国忠引大部人马由西侧突围,而杨家三兄弟引小部人马由南侧突围。
一开始,杨国忠率大军拼死冲杀、凿阵,再加上杨国忠亲自披挂陷阵,赵军自然而然地认为:秦军要孤注一掷,由此处突围,立即将大部分合围兵马调往此处。而就在赵军已将大部分合围兵马调往杨国忠处时,杨家三兄弟突然向南部突围,并成功冲出包围圈。
可此时,赵将王璞迅速反应过来,立马将提前预留的一队精锐骑兵派出来追赶杨家兄弟。秦军被围十日,加之先前突围所耗,如今的杨家三兄弟已是人困马乏,怎么可能跑得过养精蓄锐已久的赵军精锐骑兵呢?
就在此危难之际,杨定国和杨安邦毅然决定留下来断后,为他们的长兄杨雨晨争取最后的突围机会。
最终,杨雨晨成功突围,在几日的驰骋后,他终于与各路残军会合于秦边塞重镇———武庸。
最终,这场战事以赵军大获全胜,秦军惨败而告终。卫将军霍沂部五万大军,有四万得归;而车骑将军杨国忠部三万人马仅近八千得归…………杨国忠与其次子,三子全部以身殉国,长子杨雨晨虽得以逃脱,但是回来之后便昏迷不醒。杨国忠之妻韩氏闻此噩耗日夜啜泣,最终泪尽身亡………杨家一战过后便只剩下杨雨晨一个顶梁柱了……
而就在此时,京城也传来噩耗。秦昭帝在听闻因霍沂之故而导致大军惨败,车骑将军与其二子皆亡之后气愤难当,导致旧疾复发,于当日夜暴亡。年仅二十岁的太子秦威仓促即位。
“差不多是了解到近日发生了什么了,可眼下能让什么呢?”
我不禁喃喃道,而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来报有皇帝秘使求见。我不禁大笑,在心里暗暗感叹:这新皇帝必是一位有为之主!
如今,皇帝突然驾崩,而他仓促即位。此时正处在权力交换的时期,他要面对主少国疑的困境,朝堂上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边境不稳。
如今,秦在东线的部队除了车骑将军和卫将军两部人马,还有一部人马,便是镇东将军李平海部。李平海的部队是边塞驻军,在此次的伐赵之战中,不负责进攻,只是作为策应及把守各边塞要镇,因此实力并未被削弱;霍沂部因消极避战而得以保全实力;而杨过中部近乎是被打废了!
这下三部可以互相节制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如若此时霍沂趁机吞并杨国忠的残部,那么拥有最高职位,最多部曲的他,毫无疑问将成为秦东线军最强的一股力量。
他此次作战临阵脱逃,不按原定战略行动,而陷友军于水火,足以证明此人怀有二心。他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怎会不知他的撤退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又怎会只因贪生怕死而撤退?
因此,边境便有两大患:一是刚刚大胜秦军士气正盛的赵军,此时正对边镇虎视眈眈;二便是聚重兵欲心怀不轨的霍沂。
可秦威不可能对这里的事亲力亲为。一是边境实在太过遥远,皇帝鞭长莫及;二是朝廷内部此时想必也不太平,皇帝突然驾崩,正处在权力交换的时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还要想办法筹备先帝的后事,这导致他一时半会儿都不能处理边境,可边陲的事又不可置之不理。
而边陲的事交给谁最放心呢?那势必是作为车骑将军长子的我和镇东将军李平海。皇帝信任我自不必多说,我因为霍沂的一已私心而家破人亡,我们之间有血海深仇,皇帝断定我肯定不会与霍沂为伍;而李平海其实也不必多言,秦昭帝敢让他领大军在边境以镇守边疆,肯定是对他极其放心,此人必是忠臣良将。
这来时,想要传达的旨意必定是皇上欲让我带着父亲的旧部与李平海相盟,以制衡霍沂。尽可能在消除外患的通时能解决霍沂的问题,皇帝一定也向李平海派去了秘使。
只是不知这李平海有什么良策可以解决此次的危机,这事还应当与他从长计议。不过眼下最要紧的事还是先面见来使………
“大将军,末将在此恭侯多时了!”